□肖厚祥
一座城,一個家。民生的力度,便是這個家的溫度。
廬陵新區是吉安市委、市政府為創新體制機制、打造城市核心增長板塊,于2012年8月建立的城市新區,同年12月28日掛牌運行;2016年1月省編辦正式批準成立。轄區范圍東至青原大道、南至禾河、西至城市外環線、北至華平路,轄2個街道(禾埠、濱江街道)、11個村委會、19個社區(居委會),總面積54.85平方公里,總人口約11萬人。成立以來,廬陵新區肩負新城建設使命的新區,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生命線,創新推行“領導領銜、團隊包干、片區推進、一抓到底”和“雙線作戰、雙線考核”項目工作機制,推動領導精力向項目集中、工作重心向項目傾斜、干群力量向項目凝聚。八年來,共實施重點項目192個,完成投資約335.88億元;拓展城區面積17平方公里,新增園林綠化350多萬平方米。
在加快推進新城建設的同時,廬陵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守住民生保障底線,尤其是堅持問題導向,主動作為,排除萬難,抓好普惠性、基礎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設。八年來,廬陵新區瞄準“公辦園少”“就近入學難”“大班額多”等問題,加速推進了“一區十校八園”建設(“一區”,即吉安職教園區;“十校”,即吉安職業技術學院、白鷺洲中學新校區,鳳凰小學、神岡山學校、岔路口小學、余家河學校、柏樹中學、濱江小學、新橋學校、杜鵑路小學;“八園”,即紅黃藍幼兒園、杜鵑路幼兒園、復興路幼兒園、恒泰幼兒園、恒盛幼兒園、恒豐幼兒園、濱江幼兒園、幸福家園幼兒園),完善了從幼教到義務教育再到大學的教育鏈條。聚焦“買菜難”“就醫難”“停車難”等老大難題,組織實施了“五場兩院三庫”(“五場”,即城南凈菜市場,贛西堤余家河菜市場、神岡山菜市場、恒泰菜市場、古南菜市場;“兩院”,即上海東方醫院吉安醫院、市兒童醫院;“三庫”,即和氣路立體停車庫、金三角地面停車庫、復興路地下停車庫),以及君華大道、東塘邊路、中央配套路網和“微循環”等項目建設,打通了城市大動脈,暢通了城市“毛細血管”。
據統計,廬陵新區成立以來,共投入民生資金38億元,先后完成棚改項目26個,建設安置小區16個、打通“斷頭路”30條,實施微民生項目50多個,幫助1500多名城鄉貧困群眾擺脫生產生活困境,實現高質量脫貧,使城市發展為民的溫度、惠民的廣度、便民的深度得到進一步拓展。
民生的改善,彰顯著城市的進步。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,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,廬陵新區始終重視民生,舍得投入民生,在大膽先行先試,勇于攻堅擔當中,實現了從無到有、從弱到強、從粗到精的巨大轉變。多次被評為全省信訪工作“三無”先進縣(市、區),全市城鎮化和服務業發展先進縣(市、區),榮獲第十五屆江西省文明單位;新區黨工委班子多次獲評“五好”縣級班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