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搞城鄉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,如何更好推進高質量?最近市里重申“四不兩少”和“六不”,無疑是給各地各有關部門把跑道再次劃清楚,接下來應該是責任人各就各位,接棒跑起來。
發令槍一響,撒腿亂跑,肯定無法高質量。高質量就得求優化,定規矩,講效率,可持續。高質量發展就如跳高,只有跑得好,才能跳得高。
所謂“四不兩少”,就是要求在城鄉建設中,不種不適宜本地生長的樹種,不搞過度亮化工程,不建大型抽象雕塑,不使用大型景觀石;少搞人工噴泉景觀,少搞時令鮮花盆景。乍一看去,講得比較細;仔細一琢磨,件件說得非常實。我們有些地方和部門,出發點是好的,見沿海發達地區到處不是棕櫚樹,就是燈紅酒綠整墻大面屏、人造“不夜城”,要么樹起不接地氣也毫無美感的大雕塑,美其名曰提升地方形象,實則一是浪費錢物和精力,二來老百姓不買賬,更勿談“用得到、用得好”。不適宜本地生長,樹就長不好甚至常種???;過度亮化,不但耗能,而且極易造成光污染;大型抽象雕塑和景觀石,可謂大而無當、華而不實,稱作“變相燒錢”并不為過。人工噴泉和時令鮮花,需要日常維護,我們理應站在“當家人”角度,認真算好下本和收效這筆賬。
有些地方搞美麗鄉村建設,一個村莊不見幾棵樹,到處都是水泥地面,確實是“寸草不生”,但城市都在“海綿化改造”,鄉村反而對雨水自然吐納說“不”?再如雨后春筍式的大型村牌門樓和雕塑,以及階梯花壇,不但耗費巨資,而且對村容村貌的改善幾無裨益,最終淪為形象工程;至于豪華文化墻之風的刮起,似乎成了某些鄉村“文明展示”之標配,更是令老百姓皺眉頭、瞪眼睛;而動輒在農村新老建筑上大面積“涂鴉”,讓人一走進村子,感覺眼花繚亂、目不暇接,不但使得農村不似農村,而且花里胡哨得毫無質感,同質化嚴重。這次市里提出,美麗鄉村建設要做到“六不”,即不搞過度地面硬化,不建大型村牌門樓,不建大型雕塑,不建階梯花壇,不建豪華文化墻,不在墻面過度題詩作畫??芍^是對癥下藥,及時止損,有利長遠。
環境建設與營造講究系統性、整體性、協同性。我市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發展,靠的是優秀的空間規劃,立足實際的資源整合,突出特色的美感景觀,兼具實用與美觀、顏值與內涵的高質量。實在不是什么花拳繡腿的表面功夫。
文/ 龍玉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