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王克銘
世事滄桑。青原區河東梅林秦家村西臨贛江的秦氏宗祠,紅石廊柱上風雨斑駁的刀刻楹聯:“吉州刺史冠裳第,洙泗鴻儒理學家”,無聲地告訴過往行人,此地曾經的顯赫與繁華。2021年1月3日,已年過七旬、村里輩份最高的名陶叔,力邀秦宗梁為秦氏宗祠貽遠堂寫對聯,身為晚輩的他無法推脫。2021年1月7日傍晚,他完成了“敘淵源、創家業、教子孫”三副聯稿,每聯上下各11字,四七句式,共66字。
方東樹《昭味詹言》:“不尋其命意,則讀其詩不知其歸宿,亦并不能悟其文法所以為奇為妙。”讀詩如此,讀聯何嘗不是如此?先看敘淵源的這副楹聯:“馬踏平沙,貽恩古郡秦風遠;舟行碧浪,覓渡梅林贛水長。”這是一副嵌字聯。據新修的《吉安梅林秦氏族譜》記載:“基主相士公,河南開封人氏,宋時名儒,官拜吉州刺史,退而不仕,筑廬于城北荷蓮塘萬石垅。越二百余年,明嘉靖年間,國詔公東涉贛水,遷徙于河東梅林,是為吾梅林秦氏始祖也。”上聯“馬踏平沙”,典出唐秦瓊賣馬,秦公馬上建功業,秦氏族譜名人;“貽恩古郡秦風遠”,將秦氏宗祠堂號“貽遠”兩字,分嵌于七言分句首尾。下聯“舟行碧浪”,寫秦氏先祖“國詔公東涉贛水”,由河西城里遷河東梅林古渡,開基立祠。此聯切題切景,景內實意象“平沙、古郡、舟行、碧浪、贛水、梅林渡”和景外虛意象“馬踏、貽恩、秦風”交相并置,立意清晰,如親眼目睹,是一副量身定制的佳聯。
秦宗梁的另兩副對聯借鑒了傳統對格中的當句對。我們來看他創家業的這副楹聯:“古渡逢春,根深蒂固梅花笑;蛟龍得水,海闊天高雪浪歸。”上聯以詩歌擬人的技法,拈出人格化“梅花”笑的意象,呈現梅林古渡欣欣向榮的景象,其中“根深/蒂固”是當句自對。下聯提取古代大江大河常見的“蛟龍”意象,表層意思是指贛江邊上生長的秦氏族人水性好,如魚得水;深層含義是族人在“海闊天高”的社會生活中,取得了“雪浪”般的大業績。“海闊/天高”也是當句自對。上聯的“根深蒂固”與下聯之“海闊天高”,作者使用字的原義,俗舊的成語有了意象的點綴,如雪入春泥,語句有了嶄新的氣象,對聯就有了壯美而崇高的境界。
再看他教子孫的這副楹聯:“山遙水遠,同舟共濟家庭旺;雨讀晴耕,邁古超今心志高。”此聯以長者的口吻切入,語重心長:上聯“山遙水遠,同舟共濟家庭旺”,告誡晚輩,無論是兄弟姐妹還是夫妻婆媳妯娌,都要風雨同舟,共同進退,家庭才能和睦發達興旺;下聯“雨讀晴耕,邁古超今心志高”,告誡秦氏族人要發奮讀書種田,從小立志要高,只有胸懷“邁古超今”的高絕心志,才可能有出類拔萃的人才。上聯“山遙/水遠”(喻指人生的道路很遙遠)和“同舟/共濟”(既是實指,更是喻指)雙字自對。下聯“雨讀/晴耕”和“邁古/超今”也是雙字自對。兩個前分句“山遙水遠”與“雨讀晴耕”相對。兩個后分句“同舟共濟家庭旺”與“邁古超今心志高”相對;兩個后分句中的“同/共”“古/今”單字相對。這樣的對聯就顯得精致而工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