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深閨里的錢山

行走在武功山
很多時候,我們的出行會帶有某種世俗意義??梢詻]有意義嗎?可以自己定義嗎?像他一樣,以虔誠之心走進山水,發現一個未曾發現的武功山。讓我們沿著這位偉大的旅行家的旅跡,行走在武功山。
□奉啟軍 文/圖
落落霞客行
因為有他,時間可以精確到384年前的大年初一,一位50歲的老人來到江西武功山。他在武功山境內暢游了10天,寫下6900多字的游記,對行走路線、地理特征、風土人情、佛寺道觀、天象氣候描繪得巨細無遺。
在交通食宿各方面遠不如現在的古代,這位煙霞之客一生的時光只做了一件事:用生命去旅行。他的旅途,不寄托功名抱負,不附帶宗教信仰,只是純粹的與山水對話,是對內心渴望的響應,是經歷生命的一種形式。他超脫了視游山玩水為陶冶情操的傳統模式,賦予了旅游更具科學探索與冒險精神的內涵。他的腳步遠遠超出同時代,給全世界留下一個難以企及的背影。
他是徐霞客。
自他之后,旅游才正式作為人的生存方式之一,進入到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生活中,并從士大夫濟世人生的附庸生活中獨立出來,步入時代軌道。而他滿懷赤子之心寫下的《徐霞客游記》,遠不僅是一部普通的旅行手冊,還代表著古代中國乃至世界的地理學巔峰,更堪稱人文歷史研究的寶典。數百年來,一直造福著后人。
面對這位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的徐霞客,我們幾乎無法作出合乎社會規范的評價。不管是明朝的規范,還是現在的規范,似乎都容不了這樣一個人。
要了解他,必須走他走過的路。

在錢山,紅軍標語隨處可見

錢山80歲的李莉葆老人在祖屋前講述過往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