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娘家在修高速公路,原先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寬馬路。”賀連梅說,“一個多月沒回娘家,家鄉就又有變化了。”1月11日,開車回娘家的賀連梅,差點迷了路。
賀連梅的娘家在安??h彭坊鄉洋陂村。洋陂村地處深山,2020年6月,宜遂高速公路開工建設,公路恰好從該村經過,上千人馬進駐該村修路基、建大橋、挖隧道,平靜的山村變得格外熱鬧。“做夢都沒想到高速公路會修到洋陂這個深山溝。”賀連梅說。
小時候由于家里窮,一讀完初中,賀連梅就去了縣城一家電腦學校學習。后經電腦學校介紹,到廣東中山一家吹風機廠工作。“那時我才17歲,操作笨重的機器非常吃力,只干了個把星期就返回了安福。”賀連梅說,“我不想再回山里去,就在縣城找活干。”
憑著腦子靈活、能說會道,賀連梅很快在一家酒店找到稱心的工作崗位,不久升為酒店經理。但她不是個安分人,短短幾年就換了好幾個工作。正當干得順風順水的時候,她再次辭去工作,在縣城租了一個店面,賣起了火腿、香菇、木耳、生姜、筍干、蜂蜜、山茶油等彭坊土特產。“開店賣土特產是我多年的愿望,是藏在我心中的秘密。”賀連梅透露,每次回娘家,看到家鄉的貧困面貌心里就不是滋味,特別是那些鄰里鄉親,因為地處偏僻,交通不暢,土特產賣不出去,守著綠水青山受窮。“這或許是我最重的鄉愁,我想幫幫鄉親們。”賀連梅說,“想來想去,最終還是決定開店,幫鄉親們賣農產品。”
光陰如梭,賀連梅這土特產店一開就是10多年,彭坊土特產源源不斷銷往各地。在她的帶動和協助下,彭坊鄉洋陂、寄嶺、陳山、任頭、坳云等村陸續成立了蜂蜜、生姜、食用菌專業合作社,一大批農戶入社并走上致富路。2020年,賀連梅又萌生一個念頭——創辦土特產加工廠。“有了工廠,土特產加工可以上規模、上檔次,還可以安排家鄉的貧困戶就業。”賀連梅道出了她辦廠的初衷。
2020年底,賀連梅的土特產加工廠如期建成投產,洋陂村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了廠里的第一批員工。王玲因為要照顧年邁的公公婆婆,加上孩子在讀小學,不能隨丈夫外出務工,沒有收入,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。她到賀連梅的工廠上班后,又把孩子接到縣城讀書,生活狀況得到很大改善。王玲說:“我現在每月能掙3000多元,還能陪伴孩子。”
殷殷鄉愁,化成一腔扶貧情。賀連梅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,還幫助家鄉的群眾致富,洋陂村的群眾都說她是個“能干婆”。今年,這個“能干婆”全身心投入到“扶貧產品”生產中,整天忙得不可開交。彭坊鄉黨委主要負責人說:“賀連梅回饋家鄉的深厚感情難能可貴,希望她的事業越做越大,為鞏固家鄉脫貧成果多出力。”
文/ 劉麗強、彭長虹